著名化工专家余国琮院士逝世,曾是中国首批博导
实习记者 | 陈琼烨
4月6日,著名专家中国天津大学官网发布讣告,化工中国科学院院士、余国著名化工专家、琮院天津大学教授余国琮因病在天津逝世,士逝世曾首批享年100岁。博导
“余国琮同志的著名专家中国一生是爱国的一生、奋斗的化工一生、奉献的余国一生。他热爱祖国、琮院追求进步,士逝世曾首批为人师表、博导治学严谨,著名专家中国严于律己、化工平易近人,余国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天津大学在讣告中称,他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化工泰斗和慈祥的师长,是我国化工界、高等教育界和天津大学的重大损失。
余国琮于1922年11月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化工系。1944年赴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生院就读,于1945年底获科学硕士学位。
1947年秋,余国琮获匹兹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应邀留在该校化工系任教,并继续进行科研工作。他先后任讲师、助理教授,曾主讲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化工热力学、传质分离过程等多门课程,并指导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毕业论文。
图为余国琮年轻时。 图片来源:天津大学官网1949年,余国琮在美国参加留美科学工作者协会并担任第一届理事,1950年入选美国科学家名录,同年8月,余国琮以到香港探亲为名,避开美国政府的注意,毅然返回中国,在北方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化工系工作,是首批留美归来的学者之一。
1952年夏,全国院系调整,余国琮随唐山工学院化工系一起,调任天津大学,负责筹建“化工机器与设备”专业。他曾任天津大学化学工程研究所首任所长、精馏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主任、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名誉院长。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余国琮是中国精馏分离学科创始人、现代工业精馏技术的先行者、化工分离工程科学的开拓者,长期从事化工分离科学与工程研究,在精馏技术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领域做了系统性、开创性工作。
他提出了较完整的不稳态蒸馏理论和浓缩重水的“两塔法”,解决重水分离的关键问题,为新中国核技术起步和“两弹一星”突破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还致力于化工基础理论研究,提出汽液平衡组成与温度关系理论的“余-库”方程,开创了计算传质学新研究领域,引领了化工分离学科领域发展。
余国琮也是中国杰出教育家,是中国首批博士生导师,多年来坚持在教学一线教书育人,先后培养了博士生、硕士生近百人。他曾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奖项,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优秀科研工作者、天津市特等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图为余国琮。 图片来源:天津大学官网据《中国科学报》报道,在大学校园度过了大半生的余国琮,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是一名人民教师,教书育人是我最大的职责。在给学生上课期间,他会在凌晨4点起床,一遍遍审视讲课内容。即使这门课已经教授很多年、很多遍,也要充分备课,更新教学内容。
85岁那年,余国琮还坚持给本科生上一门“化学工程学科的发展与创新”的创新课。一堂课时长近3个小时,学生们怕他身体吃不消,搬来了一把椅子,想让他坐下来讲。可余国琮却总是拒绝:“我是一名教师,站着讲课是我的职责。”听过余国琮课的人都说,“余先生把讲课当成了一门艺术”。
即使在住院期间,余国琮也不忘工作。据天津大学称, 2019年元旦前在病房,余国琮曾从晚上工作到凌晨,被医生嘱咐让其补觉。书桌上的电脑仍为待机状态,旁边是一本夹着很多小纸条的《化工计算传质学》,纸条上全是关于此书的修订意见。
图为余国琮。 图片来源:天津大学官网98岁高龄时,余国琮仍在伏案工作,在电脑前修改书稿,回复邮件。书桌上那本夹着很多小纸条的《化工计算传质学》下压着德国著名科技出版公司斯普林格发来的感谢信,信中盛赞他“提供了一本高水平且销量极好的科学专著。”
曾被问及近100岁的高龄,为何还每天伏案工作,如年轻人般熬夜?余国琮答:“思考使人年轻,我的长寿之道就是思考。只争朝夕,老了更要快马加鞭。”
遵照余国琮本人及家属意愿,丧事一切从简。告别仪式定于4月8日上午9时在天津市第一殡仪馆滨河厅举行。
(责任编辑:综合)
- 边吃瓜子边看球,世界杯开幕当日瓜子外卖量环比增近七成
- 天风国际郭明錤:富士康获得iPhone 14后置摄像头模块订单
- 上海新增本土病例“8+8”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科学精准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 美联储梅斯特:在12月的会议上 可以放缓加息步伐
- 神舟十四号瞄准明日发射,航天员为陈冬、刘洋、蔡旭哲
- 东方财富证券拿下基金托管资格,耗时7个月!还有西部证券、财信证券、第一创业、天风证券等4家券商排队申请
- 国家卫健委:昨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1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55例
- 外媒:拉加德预计欧洲央行需进一步加息抑制通胀
- 德国外长:乌克兰加入欧盟不会有快速的程序
- 南方电网对困难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阶段性“欠费不停供”
- 国内汽车产业快速复工复产,6、7月或遭遇缺芯高峰
- 易纲: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支持有力
- 汽车板块奔轶绝尘,非标套利乐此不疲 “一代天胶”悄然涨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