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人造太阳”核心部件完成首件制造
全球最大“人造太阳”建造获得新进展。人造太阳
11月22日,全球中核集团发布消息称,最大制造全球最大“人造太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增强热负荷第一壁完成首件制造,核心其核心指标显著优于设计要求,部件具备了批量制造条件。完成
这标志着中国全面突破“ITER增强热负荷第一壁”关键技术,首件实现该项核心科技持续领跑。人造太阳
增强热负荷第一壁是全球ITER的核心部件,被喻为ITER的最大制造“防火墙”,它直接面对芯部一亿度高温等离子体,核心涉及聚变堆建设的部件关键技术。
核聚变被认为是完成人类的终极能源。人类当前对聚变反应的首件控制,主要是人造太阳依靠一种环形容器,通过约束电磁波驱动,创造氘、氚实现聚变的环境和超高温,实现受控核聚变,这种装置被称为托卡马克(Tokamak)。
因太阳的光和热来自内部的热核聚变反应,可控核聚变装置被称为“人造太阳”。
ITER是目前世界规模最大的核聚变项目,也是影响最深远的国际大科学工程,联合中国、欧盟、印度、日本、韩国、俄罗斯、美国七方共同参与建造。
中国于2006年正式签约加入该计划。2008年,中国全面开展ITER计划工作,承担了其中约10%的研发制造任务。
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承接了ITER增强热负荷第一壁全尺寸原型件研制。在成功批量制备增强热负荷手指部件后,该公司与贵州航天新力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最终完成部件的焊接装配。
中核集团称,中国团队领先国际完成ITER增强热负荷第一壁的首件制造,再次为ITER关键部件的研发取得实质性工程突破。
中国也在研制自己的新一代“人造太阳”。
10月20日,中核集团发布消息称,中国新一代“人造太阳”(HL-2M)等离子体电流突破100万安培(1兆安),创造了中国可控核聚变装置运行新纪录,标志着中国核聚变研发距离聚变点火迈进了重要一步。
(责任编辑:焦点)
- 市场监管总局:完善数字经济反不正当竞争规则
- 迪拜:将增加 4 万个与元宇宙相关的新工作岗位
- 新疆昌吉发生4.8级地震:暂无人员伤亡报告,生产生活秩序正常
- 邵阳学院1800万引进菲律宾亚当森大学博士,中介:16.8万全包保录取
- 北交所副总经理王丽:将打造审核更高效、预期更明确的中小企业上市路径
- 中国5月所持美债为9808亿美元,是12年来首次跌破万亿美元关口
- 经济日报:航运业向绿色低碳智能转型
- 西方猜错了?俄罗斯据称将按时恢复北溪1号管道的运营
- 波音:京东航空将以737货机机队启动运营
- 农业农村部:上半年出栏一头肥猪亏98元,猪价不具持续大幅上涨动力
- 瑞信:重申药明生物跑赢大市评级 目标价110港元
- 成都本次疫情属BA.2.12.1变异株,在国内未发现同源序列
- 24年造假史曝光后,日本百年钢厂承认:我们的产品又出问题了
- 农业农村部:6月猪肉月均批发价每公斤21.57元,环比涨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