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基金李海鹏:金融委专题会议提振市场预期,中国债券市场行稳致远
年初以来,南方受国内疫情和海外地缘政治风险的基金冲击,中国经济面临多重压力,李海国内债券市场也出现了一定的鹏金波动回调。3月16日,融委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释放稳预期的专题中国债券致远强烈信号,及时且充分地回应了市场关切。提振会议召开后,市场市场央行、预期银保监会、行稳证监会、南方财政部、基金外汇管理局等部委积极发声,李海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鹏金在此背景下,融委南方基金副总经理、首席投资官(固定收益)李海鹏近期发表观点,针对中国宏观经济、债券市场、房地产行业等市场热门话题进行解读。 李海鹏表示,今年以来,国内的政策端正在积极地应对经济面临的不利因素,随着国内稳增长措施的落地,经济下行的风险得到了一定缓解。从中长期来看,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全球竞争力的提升,我们将迎来新一轮的持续健康发展。在此背景下,国内的经济发展可持续性强,通胀风险得到了有效控制,人民币汇率位于合理区间保持稳定,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从全球横向对比来看,低通胀和稳汇率的宏观环境,以及相对较高的收益率,令国内债券市场在全球范围内仍具有较高的吸引力。 以下为观点全文: 一、开年经济稳中向好,多措并举应对三重压力 年初的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仍然保持着较高的增速和较好的发展态势,宏观经济整体稳中向好。不过,近期受到疫情蔓延的影响,全国多个地区的生产和生活出现停滞,经济活动受到一定冲击。本轮疫情由奥密克戎的变种毒株引起,传播更快、防控难度更大,预计本轮疫情仍将持续一段时间。此外,受到房地产市场冷却的影响,国内经济仍然存在一定下行风险。从目前的数据来看,房地产市场的风险仍然较高,地产销售和投资数据持续下滑。海外方面,地缘政治风险突出,全球供应链遭到破坏,全球通胀风险抬升。因此,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中国经济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仍然存在。 但我们也看到,今年以来,国内的政策端正在积极地应对经济面临的不利因素:货币政策发力前置,连续的降准降息有效推动了中小企业融资成本的降低;财政政策更加注重提质增效,专项债发行和项目建设进度有所加快;房地产政策合理纠偏,合理的住房购买需求得到一定保障等等。随着国内稳增长措施的落地,我们认为经济下行的风险得到了一定缓解。全年GDP仍有较大的概率可以实现5.5%的目标增速。 二、低通胀稳汇率,中国债券市场仍具有较高吸引力 年初以来,国内债券市场出现一定波动回调,外资在春节后出现了一些净流出压力。同时,美联储年内加息逐渐落地,美债收益率持续攀升,中美国债收益率利差不断缩小,部分机构开始担心中国国债的调整风险和资金流出压力。 我们认为,国内外经济周期的错位将带来政策方向的差异。目前,以美国为首的海外经济体普遍处于经济复苏和通胀回升的周期,且由于海外原材料供应的不稳定,油价大幅上涨,许多经济体都面临着通胀失控的风险,货币紧缩的步伐预计将会逐渐加快。反观国内,由于能源结构的差异,以及强有力的保供稳价措施,通胀风险得到了良好的控制。同时,由于国内疫情控制较好,经济复苏较快,在经济周期上明显领先于欧美经济体。当前国内经济正处于结构性调整时期,短期内房地产风险的释放会对国内经济造成一定压力。因此,从政策上说,需要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配合,进行逆周期调节,国内债券市场持续调整的风险较低,资金流出的压力相对可控。 从中长期来看,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全球竞争力的提升,我们将迎来新一轮的持续健康发展。在此背景下,国内的经济发展可持续性强,通胀风险得到了有效控制,人民币汇率位于合理区间保持稳定,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从全球横向对比来看,低通胀和稳汇率的宏观环境,以及相对较高的收益率,令国内债券市场在全球范围内仍具有较高的吸引力。 三、稳定市场预期,有效化解房地产企业风险 2021年部分房地产企业出现经营、债务风险,多为自身经营不善、盲目扩张导致,不影响行业整体长期健发展。但在地产销售不振、境内外地产债动荡的背景下,也引发了一些短期挑战,信用压力逐渐蔓延到一些优质民企。这也致使金融机构风险偏好收紧、购房者预期出现短期波动。 本次金融委专题会议及时且充分地回应了市场关切,在坚持“房住不炒”的长效机制的同时强调有力有效防范化解房地产风险。会议召开后,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财政部、外汇管理局等部委积极发声,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随着后续配套政策的相继出台,房地产企业经营、债务风险将得到有效化解,行业将回归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的长期趋势。 我们也观察到,政策在积极稳定市场预期的同时,也进一步压实了房地产企业的股东责任,坚持市场化、法制化的风险处理原则,维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有助于地产行业向新发展模式转型。 从投资实践上,我们坚持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投资决策不为市场短期波动所主导。在维护基金持有人利益的同时,也为稳定债券市场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我们通过不断完善ESG投资评级体系,积极行使持有人权利,从而推动发债企业提高社会责任感、公司治理与经营质量。 四、理财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固定收益市场长期发展空间巨大 截至2021年底,理财产品存续余额29万亿元,同比增长12.14%,理财投资者数量突破8000万,全年新增近4000万,增速为2017年以来最高。但理财市场仍然处于发展初期,对标海外,欧美国家理财收入普遍占到银行收入的30%以上,而我国银行目前仍以信贷收入为主,理财收入占比普遍不足10%,需要持续扩容以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财富管理需求。同时,随着净值化转型的基本完成,理财市场在规范化、成熟化的路上更进一步,将再度扬帆起航。 理财产品的投资者结构决定了理财市场对固收产品具有持续较高的需求。理财产品个人投资者占比99.23%,其中,中低风险及以下产品的投资者占比90%,整体风险偏好相对保守。因此固定收益类产品成为理财产品的配置重点。资管新规实施以来,银行理财产品配置中标债占比持续提升,债券投资占比由2018年4月的49%逐年提升至2021年末的58%。其中,持有利率债和信用债的规模分别达到1.8万亿、15.2万亿,成为固收市场,特别是信用债市场的重要配置力量。 除了直接持有债券,规模的快速增长也推动了理财公司经营模式由传统委外模式向FOF模式转型,公募债券型基金成为最受益的产品。截至2021年底,理财产品持有公募基金约1.3万亿,较上年提升1.2%,其中债券型基金占到FOF型理财产品所配置基金的60%。 因此,我们认为,随着居民财富的不断增长,投资者教育的不断完善,理财市场将迎来巨大的发展空间,成为资本市场重要的中长期机构投资者,而固定收益市场将直接受益于理财市场的发展而不断增长。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南方基金:北证50成份指数的发布有利于扩容主题产品,带来更多增量资金
- 上海市人代会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蒋卓庆作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 卓创资讯:需求支撑不一 东北蛋价涨幅不及主产区
- 裁员、换帅、造车,小米难成真高端
- 新益昌拟不低于6亿布局半导体装备 MiniLED封装市占率超70%居国内第一
- 机构激辩2023年投资趋势:价值风格有望脱颖而出 结构性机会可期
- 比尔·盖茨谈科技热词:AI颇具革命性,不太看好Web3和元宇宙
- 美国CPI数据来袭警惕历史重演!黄金多头需提防两个危险信号
- 数据港解释高管持股平台违反承诺减持:系对公司原董秘太“信赖”
- 德勤调查:欧美四分之一消费品公司计划裁员
- 口腔种植体进入百元时代!种植牙降费最快3月中旬落地
- 洋葱荒!比肉贵!菲律宾一公斤飙至70元?!
- 田常润:原油价格高位扰动,沥青宽幅震荡延续
- 中国前首富“失联”!靠借5万元起家,身家曾达到1600亿元
- 爱奇艺限制投屏上热搜!上海消保委:薅消费者羊毛做法要不得
- 泰山酒业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张铭新获选“2022中国酒业年度人物”
- 召开数字产业校企合作座谈会
- 国家统计局:2022年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8% 环比持平
- 乐纯生物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诺和控股、泛大西洋、高盛等领投
- 猪肉价格会大涨吗?春节物价能否稳定?国家发改委集中回应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