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谈中国教育“家底”:十年来教育经费投入实现“四个翻番”
原标题:(中国这十年)教育部谈中国教育“家底”:十年来教育经费投入实现“四个翻番”
中新社北京9月27日电 (记者 高凯)中国教育部2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家底介绍从数据看十年来中国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教育教育中国教育部财务司司长郭鹏介绍,部谈中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中国比例达到4%,这是年教中国在2012年首次实现、又连续10年巩固的育经一个目标。
郭鹏称,费投翻番这十年,入实尤其是家底疫情以来的近几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逐年加大、教育教育财政收支矛盾非常突出,部谈但对教育的中国财政投入始终坚持逐年只增不减。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十年累计支出33.5万亿元(人民币,年教下同),育经年均增长9.4%,费投翻番高于同期GDP年均名义增幅(8.9%)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幅(6.9%)。
他指出,尽管这一比例不同年份有高有低,但始终没有低于4%。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4%带动教育投入基数持续加大。不管是总投入,还是财政性、一般公共预算、非财政等渠道用于教育的钱,十年都翻了一番。
郭鹏当日将相关情况概括为“四个翻番”:第一个翻番是“总投入”。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2011年是2.4万亿元,2021年达到5.8万亿元,是2011年的2.4倍,年均增长9.3%。第二个翻番是“财政性”。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2011年不到2万亿元,2021年达到4.6万亿元,是2011年的2.5倍,年均增长9.4%。第三个翻番是“一般公共预算”。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2011年是1.6万亿元,2021年达到3.7万亿元,是2011年的2.3倍,年均增长8.8%。第四个翻番是“非财政性”。全国非财政性教育经费,2011年只有不到6000亿元,2021年达到1.2万亿元,是2011年的2.3倍,年均增长8.6%。
他介绍,2021年教育投入基数的基本格局是:总投入超过5万亿元,接近6万亿元;财政性超过4万亿元,接近5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超过3万亿元,接近4万亿元;非财政性超过1万亿元。
“基数大了,意味着保障教育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更厚实了。也可以说,随着我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教育的‘家底’也是一个小康的‘家底’。”郭鹏说。
他将这一“家底”概括为“三个80%”: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中,80%来自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中,80%来自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中,80%来自地方。
“可以说,十年来,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完善。”郭鹏说。(完)
(责任编辑:焦点)
- 4万亿财政直达资金加速落地、支出,监管更严|数读中国
- 欧洲央行副行长:必须坚决抗通胀 需求也带来价格压力
- 是否对美国任命新大使后俄美关系改善抱有希望?克宫:没有
- 青岛、济南放松限购政策 二线城市现“松绑潮”
- 中信明明:调整过后,如何看待资金面未来走向?
- 国务院任命赵世堂为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
- 中青报刊文:网红老师为什么受年轻人“待见”
- 峰谷价差扩至4∶1 储能如何助力浙江“削峰填谷”?
- 壹九传媒四闯港交所:“马先生”贡献四成营收,毛利率超54%
- 余额被清零、商品全下架?每日优鲜怎么了!股价已跌去99%
- 作为欧洲“经济引擎”的德国面临“熄火”危机?
- 豆粕短线利多因素犹存
- 多家支付机构加码严控信用卡套现,都有哪些创新举措
- 从大数据看“专精特新”企业韧性与活力